儿时小屋
更新于2019-12-243浏览
80~90年工,普通家庭的孩子可以玩的东西和地方远不比现今的儿童;幸而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工厂,那里地方大,有着各式各样稀奇古怪的物件,因此也是我儿时的探险天堂。
很多年过去了,工厂已然停产,但当年那个时代所遗留下的历史痕迹还是清晰可见,墙上的宣传标语,建厂铺路时的各式管道等等都是最好的见证。
那时每当下学时,总爱邀上两三好友去我的秘密基地做客,或是钻进涵管里写完作业再回家;分工明确,一人写语文,一人写数学,一人写英语;遇到不会时,三人同时探讨,随后打着互相检查的名号,把对方的作业再抄一遍,往往第二天老师批改下来三人错的都一模一样,一起挨罚。
涵管对于那时营养不均的孩子来说,空间还是蛮大的,也曾天真的幻想这一节一节的管子连在一起,里面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这样就不怕每次和父母闹别扭离家出走时无处可去(本人最早的离家出走记录是在三岁),一个在里面想看动画片就看动画片,想睡到几点就几点,想在外面玩到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
一个人的生活终归是寂寞的,在外待的久了,越发感受到这点。所以此次以涵管为主题(其实国际上早有这种改造案例),儿时的想像为原点,创作了这个作品。
没什么太特殊的意义,只希望每个在外的人都能有一处自己的小屋,不要多么奢华,满足基本的生活,能遮风挡雨就行。
如果时空真的可以穿越的话,我希望在我儿时的小屋里能够邀请那位意大利火柴姑娘,一起过每一个圣诞!
设计说明:
儿时有收集特殊材料物品的习惯,搁现的话讲就是有捡破烂癖好;所以小屋内的材料多为别人用剩下的,不喜勿怪。
主要用材为:地板革\强化地板\钢化玻璃\地砖\旧红毯等物件.强调一点,洗手间的玻璃为雾化玻璃。
儿时小屋
一层 ·
概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