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型正面在前,对应max中的前视图方向
二、门套需要保证前后的尺寸一致并在一个水平线上,如下图:
如果出现前后门套尺寸不一致,会出现以下问题:
三、如果模型上含把手,需在顶视图或左视图检查是否其中一侧的把手有突出的情况,如下图:
如果有此类情况,直接上传的话会出现以下问题:
原因:
模型在上传使用时识别的是整个模型的中心点,因为其中一侧的把手突出,所以模型归零后可以看到模型中心点(红色十字交叉)并未在门套的中心,正确的中心点为蓝色圆圈处,因此识别的时候产生偏差
解决方法:
1、max视图切换到顶视图,在把手突出的另一边画一个球体,半径为0.1~0.5,透明材质(尺寸较小且透明材质,上传后几乎看不到它的存在)
2、移动位置,使其等于另一边把手突出的距离,如下图:A=B
3、切换到左视图,球体的上下位置不得超出门板,如下图:上下位置只能在红色箭头内的区域
4、全选成组,模型归0,原点存在于门板中心处(即下图十字红线交叉处)
四、如无把手或把手未突出,可直接进行模型归0,可以看到原点存在于模型中心(即下图十字红线交叉处),如下图:
五、模型归档上传,渲染后两面的门套和墙面距离一致
功能介绍
介绍脚线建模的流程。
详细教程
1、准备工作—上传“角线”线条轮廓
入口、及操作步骤可参考下图中相关教程
注意,隔墙角线的线条轮廓的线条类型可选:建模轮廓
上传后角线:
2、“角线”真分类建模
1)用于创建阴角角线、踢脚、内圆弧建模规范
(1)门窗定制>参数化模型库
(2)通用组件库>角线
(3)参数配置说明如下
(4)元件库>放样
(5)放样参数设置
主要关注如下圈出参数,其他可按默认设置
其中放样路径如下:
2)竖向阳角角线建模
前4个步骤同1)中(1)~(4),放样参数设置如下:
3)保存入库
Ctrl+S保存,或编辑器右上角保存命令:
然后去企业商品库对应模型保存位置,进行入库操作:
功能介绍
“L转角”建模详细流程介绍。
详细教程
说明:“L转角”真分类可用于创建装配式隔墙L型转角处的阴阳角连接构件
1、门窗定制>参数化模型库
2、通用门窗库>L转角
3、参数配置说明如下:
1)基础变量
W、D值为两侧墙体厚度值,
4、装配元件:连接点
1)注意连接点位置,在W、D方向居中设置,
2)连接点绑定的装配协议,需要提前后台配置好,才能引用
参照如下设置:
5、保存入库
Ctrl+S保存,或编辑器右上角保存命令:
然后去企业商品库对应模型保存位置,进行入库操作。
功能介绍
“彩钢板”建模详细流程介绍。
详细教程
1、门窗定制>参数化模型库
2、通用组件库>彩钢板
3、参数配置说明如下:
1)W\H\D默认值可按如下设置:
2)点击参数,可进行详细设置,取值范围需要覆盖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下:
3)自定义变量,可根据需要增加,如需区分彩钢板正反面材质如下:
4
件库>平面板件
5、平面板件参数设置
1)编辑轮廓
2)其他参数设置,未标记的可保持默认值
6、保存入库
Ctrl+S保存,或编辑器右上角保存命令:
然后去企业商品库对应模型保存位置,进行入库操作。
功能介绍
“三通”建模详细流程介绍。
详细教程
1、准备工作—上传“三通”线条轮廓“:见“角线”建模规范
2、“角线”真分类建模
1)阴三通建模(以50型阴三通为例)
(1)门窗定制>参数化模型库
(2)通用组件库>三通
(3)参数配置说明如下
(4)元件库>扫掠
(5)放样参数设置
主要关注如下圈出参数,其他可按默认设置
其中放样路径如下:
2)阳三通建模((以50型阳三通为例))
前4个步骤同1)中(1)~(5),放样参数设置如下:
3)保存入库
Ctrl+S保存,或编辑器右上角保存命令:
然后去企业商品库对应模型保存位置,进行入库操作:
功能介绍
“隔墙内嵌设备”建模详细流程介绍。
详细教程
说明:“隔墙内嵌设备”真分类可用于创建,内嵌(吸附、扣减)在隔墙上的设备等模型,设备一般是3D模型;如下:
1、门窗定制>参数化模型库
2、通用门窗库>回风墙观察窗
3、参数配置说明如下:
1)系统变量
离地高度#LD,窗及设备类模型需要离地安装时,其对应的矩形轮廓、门洞轮廓及部件中各子模型的Z轴坐标均须引用该变量:
2)基础变量
#D:对应隔墙厚度,注意实际墙体厚度包含在它的取值范围内
#W、#H:设备的宽、高,或是设备在隔墙上的开孔尺寸,二者是一般一致的;
深度#D取值范围决定了,该模型在前端工具中能够匹配的两面平行墙体外侧距离范围,可根据实际业务要求进行调整
#W、#H默认决定了在隔墙上开洞尺寸(门洞轮廓尺寸默认是#W*#H)。
3)自定义变量
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可自行添加,隔墙设备一般会增加一些材质类参数,控制不同部位的材质
4、部件库
1)墙体内嵌设备一般是成品3D模型,因此需要先上传3D模型,路径如下:
门窗定制>3D模型
2)点击上传的模型,编辑信息,确定上传分类及文件夹,保存,提交。
说明:建议隔墙上相关的设备、门窗的3D模型选择以下四个分类上传,如若没有较匹配分类,可选择净化设备。
上传的3D模型,可进行编辑,设置各部位的材质参数:
3)在部件库中选择上传的3D模型
5、子部件参数设置
1)3D模型参数调整
Y轴坐标:视内嵌设备与墙面相对关系设置,如:一般设备和墙面平齐,则需要将设备的3D模型露出面与矩形外框的-y轴方向xz面对齐;若设备有突出墙面的部分,同理需要调整Y轴坐标值,使得露出部分超出矩形外框的-y轴方向xz面相应尺寸,如下所示
Z轴坐标:设备需要设置离地高度,引用系统参数#LD
2)“矩形外框”参数设置
Z轴坐标:设备若需要设置离地高度,矩形外框对应需引用系统参数#LD
3)“门洞轮廓”
Z轴坐标:设备若需要设置离地高度,门洞轮廓对应需引用系统参数#LD;门洞轮廓决定设备在隔墙上开洞尺寸和位置
6、保存入库
Ctrl+S保存,或编辑器右上角保存命令:
然后去企业商品库对应模型保存位置,进行入库操作。
功能介绍
“彩钢板”框架建模详细流程介绍。
详细教程
说明:“彩钢板框架”真分类可用于创建装配式隔墙的外围龙骨框架,比如天地龙骨+端部两侧的竖向龙骨,如下:
1、门窗定制>参数化模型库
2、通用门窗库>彩钢板框架
3、参数配置说明如下:
1)系统变量
按需引用,应用场景:一般当隔墙端部与转角构件连接时,框架模型两侧竖向龙骨,根据情况不需要生成,此时在kada脚本中可通过引用系统变量中前8个布尔值类型的对应的变量,实现减件自动处理
2)基础变量
需要注意,D值一般设置为隔墙厚度,对一不同厚度规格的隔墙,建议分别创建对应规格的框架模型
4、框架模型子部件
注:框架中的子部件基于x轴居中创建
1)部件:一般包括四周的框架龙骨
增补件参数设置:
矩形外框
装配元件
5、保存入库
Ctrl+S保存,或编辑器右上角保存命令:
然后去企业商品库对应模型保存位置,进行入库操作。
一、定义
一般指用于定制门类组合建模所用的组件之一二、操作步骤轮
廓线条上传:
1、打开CAD文件,将门板造型轮廓进行处理,处理成DXF文件进行上传轮廓线;
2、进入商家后台,将处理好的dxf文件进行上传,线条类型选择建模轮廓
门芯板制作:
1、进入商家后台,点击上传素材-参数化模型
2、选择门窗内用组件库-门芯类目进行建模
3、修改自定义变量的参数范围
4、点击元件库-放样,调用放样模型
5、选择相应的轮廓线条
6、通过描点确认放样路径
7、通过位置移动旋转使模型到相应位置
8、在元件库中插入平面板件设置描点,然后旋转移动到相应位置
9、检查无误之后进行保存入库
单扇门制作:
1、新建参数化模型,选择门窗内用组件中的平开门扇类目,点击确定
2、设置自定义变量为合适数值
2.1并创建中间变量方便建模计算
3、调用平面板件,拼门框
4、用元件库-放样拼出门板上下造型轮廓
5、下造型
上造型
5、通过部件库调入之前做好的门芯板,然后对门芯板进行参数化
6、通过部件库,调入上传好的执手五金,安装面与开门方向相关联
拉手安装面:#KM==0?1:0意义:当开门方向为右开时(代码为1,左开为0),拉手正面安装(代码0),否则反面安装(代码1)
是否为子模型:是则可以通过公式来控制拉手的部件属性,并能添加拉手样式包;否则按照系统默认情况设定,可以在工具中修改拉手属性,不能配置样式包
7、检查无误之后进行保存入库
教程中涉及到文件,如有需要自行下载:
https://pan.baidu.com/s/1AxxOYJlnkPzjaNWoYJXJ_A
提取码:u9mp
--------------------------------分割线------------------------------
如对以上内容有疑问,或其他建模问题,请咨询编辑器里右上方的{在线咨询},我们会在工作时间为您提供一对一的服务!
一、上传门套线线条
上传门套线轮廓(轮廓上传操作步骤已有文档说明,此处略)
二、打开门窗编辑器
1.在商品管理找到门窗定制。
2. 选择上传素材,点击参数化模型。
3.选择门窗内用组件下的套线,进入门窗编辑器
三、编辑器建模
1.修改自定义变量的宽深高范围(根据自家产品而定,这里范围只是举例)
2.点击元件库的模型,并选择门套线轮廓
3.编辑轮廓的放样路径,注意:不要闭合路径。
注解:这里的95是指门套线的宽度,如果套线宽度为别的数值,比如80,那点2纵轴坐标为#H+80,其余点坐标以此类推。
4:修改放样模型的物理属性
注解:位置Y的20是指门套线插入套板的尺寸
5:复制上一步的放样模型,编辑物理属性
四、模型保存入库
注意:门套线命名时,加上门套线的宽度尺寸,以方便后期替换
教程中涉及到文件,如有需要自行下载:
https://pan.baidu.com/s/1hXn4U4w0H08Fjh5S_RcSRQ
提取码:a2t8
--------------------------------分割线------------------------------
如对以上内容有疑问,或其他建模问题,请咨询编辑器里右上方的{在线咨询},我们会在工作时间为您提供一对一的服务!
功能介绍
“回风墙观察窗”建模详细流程介绍。
详细教程
说明:“回风墙观察窗”真分类可用于创建,需要吸附、扣减两面隔墙的门窗、设备等模型,如下:
1、门窗定制>参数化模型库
2、通用门窗库>回风墙观察窗
3、参数配置说明如下:
1)系统变量
离地高度#LD,窗及设备类模型需要离地安装时,其对应的矩形轮廓、门洞轮廓及部件中各子模型的Z轴坐标均须引用该变量:
2)基础变量
该真分类中配置了2个门洞轮廓,分别扣减两面墙体
深度#D取值范围决定了,该模型在前端工具中能够匹配的两面平行墙体外侧距离范围,可根据实际业务要求进行调整
#W、#H默认决定了在隔墙上开洞尺寸(门洞轮廓尺寸默认是#W*#H)。
3)自定义变量
根据实际业务需要可自行添加,如观察窗模型:
4、元件库
提供基础元部件的创建,创建方式可学习一下参数化一些基础建模教程,此处不再介绍;
比如观察窗的窗框的线条,可用放样或扫掠创建:
5、部件库
1)对于一些成品模型,需要能够具备吸附、扣减两面墙体的能力,需要先上传3D模型,路径如下:
门窗定制>3D模型
2)点击上传的模型,编辑信息,确定上传分类及文件夹,保存,提交。
说明:建议隔墙相关的设备及门窗的3D模型选择以下四个分类上传,如若没有较匹配分类,可选择净化设备。
上传的3D模型,可进行编辑,设置各部位的材质参数:
3)在部件库中选择上传的3D模型
6、根据实际要求调整3D模型相关参数,下面以“传递窗”举例说明
1)对“传递窗”两侧的会有超出墙面的部分,这部分需要在矩形外框外,因此需要知道模型突出墙面部分及中间部分的实际尺寸,对于举例的“传递窗”这两个尺寸分别为60、450,即总体尺寸为450+60*2=570;
2)“传递窗”模型参数设置
尺寸属性中,其宽度值对应的是两面隔墙的外侧距离方向,估需要引用到#D,参变时应保持该方向按比例变化,其余两个变量直接引用基础变量#W、#H,对应好关系即可;
物理属性中,关注下面圈出几个参数,Y轴坐标需要按比例参变;Z轴坐标如需要离地,需要引用系统变量#LD;Z轴旋转根据上传的3D模型的状态进行调整,使其开启方向与Y轴平行;
部件属性中,材质变量的有无,取决于在步骤5、2)中是否对上传的3D模型的材质部位是否有进行参数的引用设置
3)其他需注意的设置项
“矩形外框”Z轴坐标的设置,一般建议都引用离地高度#LD:
“轮廓限制”中两个门洞轮廓的参数也需注意Z轴坐标引用离地高度#LD,其他参数一般不需要调整;
特别注意:需要将2个门洞轮廓的上下位置拖动调整一下,门洞轮廓-2在上,如下:
7、保存入库
Ctrl+S保存,或编辑器右上角保存命令:
然后去企业商品库对应模型保存位置,进行入库操作。
一.素材建模软件推荐:
(1).3dsmax2018 版及以下
酷家乐建议设计师使用 3dsMax2018 版及以下版本进行素材模型制作;
注:有由于 SketchUp 建模方式及材质表现问题暂不建议使用该软件制作素材用于棚拍;其他软件制作的素材需确认导入3dsMax 后的最终效果;
(2).V-ray 渲染器
渲染器:VRay 3.6 版本及以下
注:由于棚拍对产品材质要求相对较高且考虑酷家乐平台对材质效果兼容性问题不建议使用3dsMax 默认材质及其他渲染器如:corona,FinalRender 等;
(3).Photoshop
我们建议设计师使用 Photoshop 进行贴图调整处理,便于检查贴图色域(保证 RGB 贴图)及贴图保存后 ICC 配置文件的检查二.建模场景标准说明:
因在 3dsMax 中可通过多种手法进行素材建模;因此我们对建模开始前软件基础设定做了一定标准化说明, 这些标准可确保获得最佳建模效果;
(1)建模场景单位设置(单位:毫米)
设置位置:自定义---单位设置
设置要求:显示单位比例(公制);系统单位比例必须设置为毫米
2)建模场景 Gamma / LUT 启用设置
设置位置:渲染--- Gamma / LUT 设置
设置要求:启用 Gamma / LUT 校正;勾选设置 Gamma 值为 2.2;勾选材质和颜色中影响颜色/材质选择器
(3)V-ray 渲染器配置文件加载
配置文件获取:https://pan.baidu.com/s/1Fg0QSnKwjw5p-j-V9maW4Q
提取码:97tn
配置文件使用教程:渲染设置---预设(下拉)---加载预设---选择棚拍配置文件全选后点击加载
三.建模标准说明:
(1)模型还原度:
由于棚拍主要目前是为了更好展示产品因此建模上需对产品的还原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模型细节更接近于真实素材; PS:该餐椅局部细节表现存在问题
(2)建模结构细节及布线:
a.建模时需确保将模型边缘或者转折光滑的地方要设置平滑:
b.素材存在有漏面破面或模型互相穿插的情况:
注:漏面破面或者模型穿插的情况下,在棚拍细节角度中会出现模型穿帮,所以必须要把模型做完整,保证没有缺漏或穿插的情况。例如上图的床架底板缺失是不对的。
c.产品细节表现;
注:除材质以外,模型的细节也要处理到位,商品棚拍包含局部特写,没有主够的模型细节,渲染出来商品会很显得不够真实。
d.模型法线问题:
注:建模确认法线切记不可翻转法线,即使可以显示,在云图工具界面内就会出现无法显示的状况。*法线翻转生成的模型将会导致产品在棚拍中显示全都显示为黑色。
法线问题处理方法:
1.模型导出 OBJ 或 FBX 格式后重新加载到建模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 OBJ 格式文件不带材质信息会使材质贴图丢失
2.将模型转化为可编辑多边形,添加二次法线: 法线(统一)--法线(翻转)---壳
值得注意的是该操作会增加原模型素材面数,建议按局部有问题的素材进行操作
e.模型材质 UV;
建议设计师使用 UVW 贴图或 Unwarp UVW;应使用适当的 uv 参数设置模型,以确保材质贴图显示正常,不出现变形及拉伸情况。贴图通道设置为 1,以避免使用多通道来控制 uv 贴图。
1).模型 UV 需展平:
高模没有分 UV 或者只是给了一个随机 UV,就会存在问题一旦碰到图案类的贴图,接缝就会非常很明显,以及出现明显的拼接,图案连接不上的问题,因此一定要平展 UV。
2)UV 大小需一致:
UV 分配需要均匀,同一张材质纹理确保参数一致不要一个大一个小,不符合真实产品。像上图这种就会出现比例不对的问题。
f.模型面数;
1)面数需控制在 1,200,000 以内,建模只制作产品主体。(面数数据查看:快捷键 7)
2)可使用 ProOptimizer 或 Polygon Cruncher 插件或者 3dmax 自带的“专业优化” 命令减少不必要的面数(例如不可见的面孔,小块)的数量切忌不可让模型产生破面问题。
3)尽可能使用凹凸贴图,法线贴图和细分来呈现细节。
G.素材材质:
·材质格式要求 ;
酷家乐模型要求设计师使用 JPEG 或 PNG 格式的贴图。此外应检查这些图片色域为 RGB 模式。
请不要在 3d max 材质编辑器中使用渐变,颜色校正等的贴图修改指令。
·材质贴图质量;
如果必须从参考图像中裁剪纹理,请使用高质量的图像,并根据需要扭曲纹理。此外对于重复性材料(木材,金属,皮革,大多数布料织物),请使用高分辨率的平铺纹理。您可以拍摄高清照片或扫描材料并在Photoshop 中进行四方连续贴图制作。
·避免使用纹理图集 ;
一般情况下不允许使用纹理图集(即创建一个纹理贴图包含多种材料的信息),
重复的图案不能使用该方法制作,而是使用平铺纹理并使用 UV。
不同的材质必须分开赋给不同部位
正确的贴图样式:
*附件 1
酷家乐棚拍不支持的材质类型
A. 多维子材质
建模时,请使用相同的材质的所有零部件附加在一起,并附上相同的贴图。清除3d max 中的多维子材质,请点击以下链接:
https://www.kujiale.com/hc/article/3FO4K4VYGCQ3?utm_source=hc_search&kpm=.a8f3400
fb5fd9607.522f3f9.1577158004913
B. Vray 毛发材质
目前不支持毛发材质,有毛发属性的产品尽量在面数范围内将其转化为多边形进行展示。
C. 非 vray 的其他插件材质;如.corona,FinalRender 等材质
D. 置换材质
E. 颜色校正及渐变材质
F. 合成材质
虽然合成材质的模型可以支持上传及使用,但是目前使用多层合成材质的模型在酷家乐棚拍场景中有一定的概率造成生成出错(比如材质效果不佳)。建议设计师改用混合材质达到需要的效果。
*附件 2
模型打包规范
建模完成后,需要遵循以下的打包步骤以便上传到酷家商家后台
A. 清除所有与文件中的模型无关的灯光,摄像机,空坐标和其他多余对象,重叠的对象和面也需要删除;
B. 全部取消隐藏,确保场景内没有隐藏的多余对象;隐藏模型,点击 shift+A
查看场景内是否有存在辅助对象,需删除。
C. 将模型调整为在正视图观察为正面朝前;
D. 确保对模型每个部件进行重置变换命令,清除建模记录;
E. 全选模型,进行打组操作。并且对组进行坐标轴归中处理;
F. 再对模型进行系统坐标信息归零;
G. 点击 Shift+T 确认模型材质文件状态,若丢失需要重新确定材质。
H. 归零后将模型右键转化为可编辑网格命令。最后再进行归档操作。
注:确认归档后的压缩包是否小于 100m,若大于 100m 需要调整贴图大小或者压缩模型直到压缩包小于 100m,确认后进行上传
一、素材准备
操作教程:轮廓线条上传教程
二、操作步骤
1.在商品管理找到门窗定制。
2. 选择上传素材,点击参数化模型。
3.选择门窗内用组件下的门楣,进入门窗编辑器
三、修改模型的自定义变量
1.修改自定义变量的宽深高范围(根据自家产品而定,这里范围只是举例)
四、建模
1.点击元件库-放样,并选择门楣轮廓
2、编辑轮廓的放样路径,注意:不要闭合路径。
注解:这里的90是指门楣伸出套线的宽度,如果伸出的宽度为别的数值,比如80,那点2横轴坐标为#W+80*2.0,其余点坐标以此类推。
3、修改放样模型的物理属性
五、测试模型
修改自定义变量中的当前值,测试模型尺寸是否正确。
输入参数W、D和H 区间范围内的数值,观察模型的变化与数值的变化是否一致,如果一致表示模型没有问题。六、保存入库
6.1 点击右上角文件,选择保存,选择保存的子目录,进行命名点击保存
6.2 在商家后台页面找到模型,选中模型选择入库。
教程中涉及到文件,如有需要自行下载:
https://pan.baidu.com/s/1UxVpOBK3KVHCThK2lLzD4w
提取码:qijn
--------------------------------分割线------------------------------
如对以上内容有疑问,或其他建模问题,请咨询编辑器里右上方的{在线咨询},我们会在工作时间为您提供一对一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