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公元618-907年),8世纪上半叶;
文物细节:
该件为8世纪上半叶的三彩陶俑。骆驼为双峰驼,成仰颈嘶鸣状,背上骑一胡人,络腮胡须,头戴毡帽,身穿右祍翻领束带胡服。骆驼鞍具侧面有一人面,大眼宽嘴獠牙。
背景介绍:
陆上和海上的贸易和文化交流网络将唐帝国(公元618-907年)与亚洲各地的主要城市和沙漠绿洲联系在一起,这些地区西至地中海沿岸,东至日本。人民、商品、图像、思想等多方位的交流都欣欣向荣。中国的工匠从外汲取灵感,也创造出全新风格。
为了驯化骆驼,络腮胡须的驼倌骑在骆驼背上,身穿束带外衣、护腿和中亚特色的软毡帽。驼倌本应手执皮缰绳,但现已不可见。骆驼张口嘶鸣,骆驼的鞍和鞍袋被设计成有着大眼睛和长獠牙的鬼怪面具,此举是为了吓跑恶灵,以保护逝者的安息与来世。